《理解人性》读书笔记

前言

以前常听的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选择成就人生,这个说法是否科学严谨。

性格代表的是人的精神和心灵。学会理解人性,对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非常有帮助。

人性经不起考验,人性需要约束,自我约束,以及来自他人和社会的监督。

心理学的作用

很多人对心理学有个误区,认为心理学可以判定什么的人,怎样的行为是有问题的,事实不是这样的。对于病态的人和行为。心理学会给出判断标准因为这是在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但对于生活中各种人和各种行为,心理学同样包容多样性,只要这个行为不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造成困扰和伤害,不违反基本的道德伦理和法律规则,那一个人是怎样的。有什么样的行为,完全是每个人的自由和个性

不要让心理学成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工具,不要以某个人借助心理学得出的观点随意给自己和自己的行为贴上“问题标签”。是不是真正的问题,要么听从专家的判断,要么听从自己的判断。

注意事项

道德是灵魂的外衣,很多时候真实的想法是丑陋的。真诚要用技巧加以修饰。让人舒服更重要。道德教育和修养非常重要可以避免很多人格障碍和缺陷对自己和对他人的伤害。不要轻易站在道德高地对别人进行指责和伤害。社会有法律和程序正义来解决,法律才是道德的底线。你可以选择远离和你道德观不匹配的人。但是如果道德要求过高,眼里揉不得沙子,你就很难融入人群。道德双标的人往往自恋。

交流的重要性

与他人展开深入而亲密的交流,对理解人性来说是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人与人之间缺乏足够的交流,彼此之间就极易产生敌意和矛盾。

尤其是敏感的人,对于别人行为胡思乱想揣测,又不加以验证。往往就会产生误解进而造成矛盾。

由于缺乏对人性的理解,我们频繁的做出错误的判断,就会不公正的对待他人。

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隔阂,人与人之间缺乏最基本的理解。不交流是不行的。

人性的形成

童年时期,一个人的精神生活结构中起决定作用的那些因素已经形成。

心灵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完整人格的组成部分。

人的心灵活动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外在形态,具象性,语言化的表达形态而言,可能会发生不同类型变化。将心灵活动引向最终目标的东西却恒定不变。

我理解为给别人看部分,人可以表现得活泼开朗,但不代表内心深处是真的活泼开朗。

举例:一位成年患者,其性情焦躁,内心一直充满着怀疑和不信任,而且一直在极力逃避社会,此类表现其实和其三四岁时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活动一致。只是幼年时间更容易被看透。

理解人性这件事比价复杂,很多人没有人性科学知识,觉得自己无师自通,自以为是,不够客观。只有那些可以认同并理解他人价值的人方能真正理解人性,而这样的人并非曾经亲身经历过心理危机,而是其心灵极为敏感,可以洞察他人身上的心理危机。

不要利用人性知识,轻易地拆穿他人的内心,会遭人排斥和嫌弃。所谓看破不说破。

即使掌握了人性知识也要三思而后行,在开导他人过程 ,结论没有得到验证时,不要轻易下结论,以及告诉当事人。

人生,爱情,婚姻 的意义

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是生物由生到死的活动过程,爱情和婚姻是人类为了繁衍后代。

但是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们赋予人生爱情婚姻意义,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自己爱情,自己婚姻。

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也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它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代沟和阶层

认知能力(信息识别)的差距,使人们看到(理解)的世界不一样。阶级并不仅仅是私有制和权力的产物。

东航事件感悟

所有跟死亡相关仪式和祭祀都是为了抚慰还活着的人的心灵

现实案例,中国冥币文化输出

如何成长?

日常的平淡能杀灭所有的志气。做难事必有所得。不断的学习挑战自我。

【戴建业】如何冲破自己生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陷阱?超越自我(一)

如何面对亲人离去?

他只是跳出了时间,变成宇宙里最原始的组成部分分子原子夸克慢慢的重新构建成你身边的其他事物,溶入世界。

人生就是不断地失去,失去童年,失去爱情,失去亲人…

感觉这么说太过于悲伤,改一下。

人生就是的迎接新的开始,失去童年,开始长大,失去爱情,开始新的爱情,失去亲人,迎接新的生命-孩子

恋爱中的四种依恋关系,依恋的四种类型及具体表现?

恋爱中,依恋类型共分为四种,分别是安全型依恋、痴迷型依恋、疏离型依恋以及恐惧型依恋。

1、安全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指的是低焦虑、低回避的依恋类型。这种依恋类型的人,在恋爱关系当中很少会紧张不安,他们信任自己,也信任自己的伴侣,因此安全感较高。同时,他们虽然不会要求伴侣表现得多举止亲密,但对于伴侣的亲密举动也欣然接受。

这种依恋类型的个体,往往是在幸福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他们在小的时候,自己的需求会得到父母积极的回应,因此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此外,他们的家庭环境和谐,也让他们对亲密关系充满向往,这也是他们能够积极面对感情的原因。

2、痴迷型依恋

痴迷型依恋指的是高焦虑、低回避的依恋类型。这种依恋类型的人,在恋爱关系中时常处在焦虑不安当中。他们担忧自己的伴侣会离自己而去,所以他们往往给予伴侣强烈的爱,并要求伴侣给予同等强度的回应。

这种依恋类型的个体,小时候的生活环境就可能没那么幸福了。他们的需求可能没办法得到父母的及时满足,因此他们安全感缺失。所以在长大以后,他们对于安全感就极其渴望,难以容忍一点点危机的出现。

3、疏离型依恋

疏离型依恋指的是低焦虑、高回避的依恋类型。这种依恋类型的人,在恋爱关系中也很少出于焦虑状态,但与安全型依恋不同的是,这种依恋类型的人不太愿意和伴侣过于亲近,对于伴侣的亲密行为也会采取一定程度的回避。

这种依恋类型的个体,同样成长在不那么健康的家庭环境当中。他们可能很少得到父母的关爱或是关注,因此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不再对亲密关系充满期待。他们变得独立,并排斥亲密关系。

4、恐惧型依恋

恐惧型依恋指的是高焦虑、高回避的依恋类型。这种依恋类型的人,在恋爱中也会倍感焦虑。他们一方面渴望对方强烈地爱自己,另一方面又对对方的亲密行为表现抗拒。于是在这样的纠结当中,把自己和伴侣都弄得疲惫不堪。

这种依恋类型的个体,原生家庭往往也并不幸福。他们的父母有时会关注他们的需求,有时又忽略他们的需求。这种忽冷忽热的态度让他们不知所措,于是他们渴望关怀,却又抗拒关怀,慢慢就形成了恐惧型依恋。

恋爱中的四种依恋关系,和个体的早期经历脱不开关系。原生家庭的幸福与否,直接影响了个体依恋类型的形成。希望大家能够更加了解依恋类型,从而对自己的依恋情况有一个更清晰地了解,从而帮助自己更好地经营亲密关系。

原文

https://www.51cmm.com/wz/7KrnKLf4.html

今天俄罗斯和乌克兰开战了

历史周期律和螺旋式前进(上升)适用于所有国家。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就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

一帮冷战时期活下来的死老头子,霍霍年轻人。

人类的有限性。人类个体当中有很多天才,科学家,哲学家,智者,政治家。在群体中仍然无法避免。